继“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之后,近期棉价也是“涨”声一片。2010年9月初新棉上市以来,棉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上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棉价涨幅达47%,屡创历史最高价位。如此高的棉价给下游的纺织、织布、服装等行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棉价到底怎么了?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棉价持续走高种棉收益增加
据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于秀志介绍,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常年植棉面积200-300万亩。但2010年棉田面积仅有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是近11年来面积最少的一年。8月上中旬,当地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籽棉平均亩产仅有210公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少20%以上。
2010年新棉上市以来,受国内棉花减产、需求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当地籽棉收购价格迅速飙升,几乎一天一个价,可以用“疯狂”两字来形容。9月初籽棉收购价格在8.40元/公斤左右,之后持续上升,9月底涨至平均10.4元/公斤左右。国庆节后继续上涨,10月底达到12.40元/公斤左右,一个多月内上涨47%;比上年同期上涨77%,屡创历史最高价位。皮棉销售价格从9月初183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2700元/吨,涨幅48%,也连创历史新高。
虽然2010年德州市棉花受涝灾大幅减产,但由于棉价创历史新高,棉花减产不减收。按平均亩产210公斤、平均售价12.2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2562元,扣除种植直接成本393元/亩(不包括人工费、包地费用及雇人拾棉费用),加上每亩良种补贴15元,亩收入2184元,比种粮食每亩多收入625元,彻底改变了近年来种棉花不如种粮食收益高的状况。
供需缺口加大助推棉价上涨
“棉花产量减少而需求量增加,产需的不平衡造成了棉价的飙涨。”德州银龙集团副总经理刘贵州分析2010年棉价上涨原因时说。
刘贵州说,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开始复苏,棉花需求量大幅增加,而2010年全国棉花产量不增反降,棉花产需之间出现了较大缺口,造成恐慌心理,从而促使了棉价上涨。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最大棉花生产国,近几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维护在700万吨左右,而需求量在1050万吨左右。中国棉花协会预测2010年全国棉花产量664万吨,产需缺口近400万吨。德州市是传统的产棉区,由于近几年植棉效益不高,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面积逐年减少,2008年全市棉田面积289万亩,2009年230万亩,2010年只有155万亩,而且2010年又遭遇涝灾,单产大幅下降,全市总产皮棉仅12万吨,为正常年份的一半左右。全市年用棉量约50万吨,需要从外地大量购进。
一方面是年年减面积、减产,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纺织业开始复苏,对棉花的需求与日俱增,缺口加大,棉价持续走高。
为应对棉价疯涨、平抑市场价格,国家从2010年8月初开始抛售储备棉,两个月抛储60万吨,但是由于供应量远小于企业的需求量,竞拍交易十分激烈,价格不断上升,未能遏制棉价上涨。9月28日国家继续增发40万吨储备棉,依旧未见成效,棉价还是一路上扬并屡创新高。[pagebreak]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棉花进口国,每年进口量约占世界棉花贸易量的40%左右。由于2010年国内棉花减产,需要大量进口,推动了全球棉花价格的上涨。据了解,近几个月来国际棉价也屡创新高,7月末到10月初国际棉价已上涨近50%并触及15年高位;纽约棉花期货近日更是屡屡涨停,升至每磅1.2471美元,为1861年南北战争以来的新高。
下游难以承受棉价续涨乏力
棉价持续上涨,棉花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反应不一,并呈现出多年来未有的怪现象:棉农惜售盼高价、不愿卖;棉企认为风险太大、不愿收;纺企嫌棉价太高、不愿买。
棉价走高,棉农当然非常高兴,辛苦了大半年,没有白受累,虽然2010年棉花减产,但价格比往年高出一倍左右,种棉收益增加不少。农民有个习惯,买涨不买跌、卖跌不卖涨,棉价越高,棉农越惜售,盼望价格再高点。虽然目前当地棉花采摘接近尾声,但户均交售量不足20%,明显低于往年,有的农户家中存了上万斤,一斤未卖。
按说棉价上扬,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应该高兴,但实际上他们如同走在钢丝上,胆战心惊。武城县银江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自贵诉苦说:“由于2010年棉花减产、资源量少,收购加工企业竞相抬价抢购,籽棉收购价格一直偏高,随收随加随销要亏400-500元/吨,购销价格倒挂。”多数棉花企业收购资金来自社会集资或商业银行贷款,月息1分左右,一个月仅利息每吨250多元。
收购加工企业冒着很大风险,战战兢兢,尚若皮棉后市走平或下跌,棉花企业将出现严重亏损。2003年度棉价大起大落、部分棉企损失惨重的教训人们还记忆犹新。幸好2010年新棉上市以来皮棉价格也持续走高,已从9月初183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27000元/吨左右。前期收购存着没有出售的,利润可观。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该市共有30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其中400吨打包机型85家),目前参与收购的有150多家,部分企业因价格太高、风险太大至今未敢开秤收购。近期棉价涨得惊人、高得离谱,收购加工企业心里很恐慌,认为风险太大,再加上资金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已停收观望。
棉花收购加工的下游是纺纱、织布和服装等行业。据了解,棉价向下游产业传导有个滞后期,目前下游产业涨价的幅度均赶不上棉价涨幅大。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棉花上涨的传导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因为现在市面上很多服装为棉花涨价前生产的,上游涨价尚未完全释放到下游。棉价上涨,给纺纱、服装等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甚至将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
去年10月至2010年8月,应该说是纺织行业近十年来日子最好过的时候。近期棉价上涨,棉纱价格也节节攀升,但上涨幅度赶不上棉价的涨幅大。以普梳32支纯棉纱销售价格为例,近两个月来从26200元/吨上涨到33200元/吨,涨幅27%,远低于皮棉价格48%的涨幅。这就意味着纺纱企业要消化掉一部分涨价因素,相应压缩了利润空间。
据了解,目前德州市大部分纺纱厂用的原料都是前期购进及近期竞拍的国储棉,价格相对较低,还有利润空间。对当前的高棉价,纺企难以承受,企业只能采取灵活的接单方式,不敢接中长期的大单。
棉价传导到下游的服装行业,抬高了服装企业的生存成本,但是在外贸出口中却不敢提高价格,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同样,印染织布企业受到上游抬价、下游压价的双重压力,也成为了高棉价的“受害者”。
目前棉花、纺织行业呈连环倒挂现象,收购加工企业随收随加随销是亏损的,纺纱厂随进随加随销是亏损的。业内人士分析,棉花产业下游的承受能力已接近上限,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和高度将非常有限。[pagebreak]
产量难以上升棉价高位运行
目前如此高的棉价,是暂时性的还是将长期维持?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低棉价时代即将结束,今后棉价将长期处于高价位状态。这是因为:第一,虽然2010年种棉收益略高于种粮食,但却低于种辣椒、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第二,种棉机械化作业率低,费工费时。种粮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劳动强度减轻,用工少。棉花整个生长期,除播种可实现机械化外,其他如生产管理、打药、摘拾等都需要人工完成,用工比较多。第三,种棉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目前,农村近8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月收入一两千元,远比种棉挣钱多。第四,种棉政府补贴少。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每亩共计补贴近百元;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
植棉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挣钱门路的多样化,使农民植棉积极性越来越低。即使2009年度棉价达到8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德州市2010年植棉面积不升反下降了32%,目前棉价达到每公斤12元以上,据调查,该市明年植棉面积也不会增加多少。有关专家认为,近些年农民种棉积极性下降,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棉农的收益。一是加大种棉补贴力度,参照种粮补贴办法,出台种棉补贴,增加种棉农资综合补贴,提高棉花良种补贴数额;二是从中储棉总公司盈利中拿出部分资金,在主产棉区建立优质棉基地县,并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新疆是全国第一大产棉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近年来由于拾花费用的上升,植棉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今后面积增加的可能性也不大。就全国来讲,今后几年甚至多年棉花总产量能维持在700万吨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300多万吨(世界棉花年贸易量800万吨左右)方能实现产需的大致平衡,而中国的大量进口必然拉动国际棉价上升。
据此分析,今后几年国内棉价将在高位运行。
纺企出路何在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纺织品出口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消费占到四成多,全国有4000多万个植棉农户、涉及1.4亿棉农人口,纺织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万,创造产值逾千亿元。德州市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纺织基地,棉纺织企业有240多家,纺纱能力450万锭,年用棉量50万吨左右,而该市棉花理论自给率目前仅25%左右,产不足需的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棉价高得惊人,虽然棉价上涨的压力可以向下游的织布、服装等行业部分转移,但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眼下27000元/吨的高棉价,超出了纺企的盈亏平衡线,企业难以承受。
针对目前的高棉价,德州市部分纺织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采用非棉纤维化解高价棉花的影响。德州华源科技、德州恒丰纺织、陵县宝鼎纺织等企业加大了对天丝、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等新型纤维以及羊绒、狐狸绒、蚕丝等动物纤维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可观。
随着高棉价时代的到来,纺织企业今后的路并不好走。笔者建议,要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减量升级,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同时还应学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一是纺织企业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纱线向高支、多组份发展,增大非棉纤维以及生态环保纤维用量,减小对棉花的依赖。二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通过技术、设备更新,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纺纱、织造、印染、面料、服装加工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把纺织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培养骨干企业。德州市虽然纺织企业众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全市240多家棉纺企业中,生产规模5万锭以上的企业仅占15%,绝大多数还是小型企业。今后应培养骨干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速培养具有竞争潜力、科技含量高、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提高其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企业群体结构。
来源: 中国纤检
相关资讯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波司登发布2022/23 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聚乳酸聚酯切片技改项目顺利投产
- 丰原聚乳酸纤维、金环莱赛尔:让绿色纤维为健康生活发光发热
- 一家入手14台,远信工业Y9000双层定形机广东大秀爆品能量!
- 恒逸重点实验室上榜纺织行业创新平台
- 兵团棉花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场论坛纵论期货“推进器”价值
- 赛尔推出又一款基于ImagineX平台的喷墨打印头Irix
- 魏桥纺织:再生棉绿色环保助力创新创效
- 时尚先锋转型突破,波司登携手阿里“云”闯关
- 保定高阳政企直通 助纺织企业“渡难关”
- 宝纺印染:从“静以待时”到“时不我待”
资讯排行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篇,2024中国纺织大会在柯桥召开!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2025中国(郑州)国际服装纺织面料辅料及机械展
- “聚链创新·应对变局”2024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大朗召开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视觉焦点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纺织服装周刊
- 2025潍坊(诸城)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精准采购节即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