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分红,我得了16万元,比自己种和租给别人种划算得多!”1月10日,在沙湾县召开的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李长卫心里乐开了花。
李长卫,沙湾县商户地乡居士堂村村民,经营土地125亩。和大部分农民一样,在没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之前,播种、施肥、采收都是自己干,操心也多。有时候辛苦一年,除去成本,最终能落到口袋里的钱并不多。
2016年,他主动把125亩地交给绿源共营制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该合作社产量达到380公斤,比李长卫过去的产量高出30公斤。农资、农机、劳务等作业费用也比他个人种时要低得多。
李长卫就是新疆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深入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使新疆的棉花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新疆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条内部也将发生结构性优化重组。
经营粗放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016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245万亩(其中,地方2348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8.5%;单产每亩126.7公斤;预计总产411万吨(其中地方265.8万吨),占全国的71%。棉花播种面积、总产、单产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从量的角度来看,新疆棉花在全国的地位不容置疑。然而,从质的角度来说,新疆棉花还面临不少问题。“2014年之前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农民种的棉花不管质量如何,全部由国家收购。2014年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后,新疆棉花价格逐步与市场接轨,长期积累的棉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便突显出来。”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汤义武说。
汤义武坦言,新疆棉花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地方棉花生产,大多以小家小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比较困难。龙头企业的品牌引领作用还比较弱,订单生产规模依然较小。
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时,新疆棉农不需要直接与市场对接,所以棉农种棉只重衣分和产量,而对纺织企业看重的纤维长度、强度和马克隆值等可纺性指标重视不够,导致新疆棉花品质,难以满足棉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
“毛发、化纤丝和地膜等超标是影响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最大瓶颈。”汤义武说。不少企业普遍反映,他们对新疆棉花又爱又恨,企业纺高档纱只能选择从国际市场进口高质量的棉花。
“以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新疆棉花供给侧出了问题。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后,棉农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倒逼新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汤义武说。
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新疆选定5个县市,进行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从产加销环节入手下达试点工作任务,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棉花优势产区种植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据统计,2016年新疆地方棉花种植面积2348万亩,较2015年减少107.9万亩,完成计划调减任务的71.9%。“棉花种植面积的调减,促使新疆低产、次宜与风险棉区逐步退出,有效推进了棉花种植向优质棉区集中,优化了新疆棉花种植的区域布局。”汤义武说。
品种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受2015年我国轧花和用棉企业对新疆高品质原棉需求的影响,2016年新疆棉农选用优质棉种意识增强,不再单纯追求高产、高衣分品种,而是越来越青睐高产量、高品质的双高棉花。
同时,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棉花主栽品种,部分地州已经要求每个植棉县市按照“一主一辅”品种布局,用行政手段引导棉农统一棉花品种。比如,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阿克苏地区棉花主栽品种已经缩减为4个,占本地棉花播种面积的68.6%。
此外,关键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为基础,以“高密度栽培+膜下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棉花种植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以机采棉种植模式推广为重点,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各项集成配套新技术全面推广。
2016年全疆(地方)棉花实际机收面积达384万亩,较上年增加180万亩。棉花膜下滴灌面积1320万亩,较上年增加114.2万亩,覆盖率达到56.2%,较2015年增加7个百分点。
“由于高效节水和机采棉面积的增加,使棉花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机械化采收进程进一步加快,为新疆棉花单产提升和节本增效创造了条件。”汤义武说。
在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普遍加大了棉花统一品种、适宜机采种植模式、棉花采收环节流程管控、优化棉花加工工艺流程等关键环节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探索。全区各地棉花种、采、收、轧环节的管理水平与去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原棉质量与2015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加之受棉花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去年新疆各地籽棉收购开秤价就达到7元/公斤以上,在9到11月籽棉平均收购价格均在7.5-7.8元/公斤之间,比2015年高出了2元左右。
建立产加销一体化链接机制
2017年,新疆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区10个以上县市,开展200万亩以上的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
试点县市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任务就是制定原棉标准。试点县市要结合当地棉花生产实际和疆内外棉纺织企业用棉需求,按照略高于美、澳棉质量标准的指标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区优质陆地棉、长绒棉和彩棉的原棉生产标准。
“这就要求棉农改变‘衣分高就是好棉花’的传统观念,把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等指标作为衡量棉花质量和选择棉种的依据。”汤义武说。
各试点县市要建立棉花品种数据库。原则上一个地区的机采棉和人工采棉主栽品种,要以1主2辅的形式确定。解决好棉花生产中由于品种多乱杂而造成的纤维一致性差的问题。
试点县市还要组建棉花种植服务督导专家团队,整合棉花种植、收获环节的各种先进农业技术措施,研究探索并形成符合试点地区优质棉种植、采收要求的人工采棉和机采棉种植模式。
针对原棉在轧花环节的品质损失问题,新疆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单位引进世界一流的轧花设备,就整个轧花工艺环节积极开展技改工作,形成一整套严格、规范的优质棉轧花规程。
对于新疆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相互脱节,棉花质量无法整体把控的产业发展难题,新疆还将探索建立产加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县市要在棉花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加强棉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轧花企业和棉纺织企业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团结和协作,共同探索建立生产国际一流品质棉花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倒推机制,先让试点的轧花厂和棉纺织企业签订协议,让轧花厂负责为棉纺织企业提供符合需要的棉花,并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确定优质棉收购价格;然后试点轧花企业还要与棉花生产者(农民或合作社)签订棉花销售和收购订单,实现优质原棉高价收购;最后,合作社要求社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棉花种植,生产出达到棉纺织企业需求的棉花。最终建立起贯通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链接机制。”汤义武说。
来源: 新疆日报
相关资讯
- 会长新年谈|林云峰:解锁“新质”动力,重塑产业格局-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立高远之意,行笃实之效,创开阔之境!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启锦绣新篇,绘美好未来-纺织服装周刊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以开放开源汇时尚大美,以新质新力开锦绣新篇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新华社刊发:“老”纺织“新”力量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4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大盘点——十大新闻事件-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现代内衣之父——安莉芳集团创始人郑敏泰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武汉时装周之今日非遗,变化中的新生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视觉焦点
- 总成交额超4000亿元!十大篇章解读2024年柯桥纺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中国纺联启动《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标准编制工作
- 溢达集团无水染色技术首个商业化项目正式落地-纺织服装周刊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ECO-NOVA可持续时尚大奖颁奖,30个户外运动产品获奖-纺织服装周刊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希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强盛-纺织服装周刊
- 郎溪加速推动纺织产业提“质”向“新”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